今天來到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在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附近。建館已有百餘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心,

專門從事生物分類、鑑定和保存。有許多自偉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的藏品,例如由達爾文所採集的標本。

此館是非營利機構,約有七千萬件生物和地球科學標本,有五個主題館: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和動物學等等。

▼博物館外觀,雖然是平日,但還是很多人,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入場

IMG_5309.jpg

走進大廳,就有一個巨型的恐龍化石,還有一顆大地球,個人蠻喜歡這個大廳給人的氛圍,

▼狹臉劍龍(Stegosaurus stenops)

IMG_5311.jpg

被地球吸引,所以先搭手扶梯到樓上的展區,

IMG_5345.jpg  IMG_5314.jpg 

首先來到的展區是火山與地震(Volcanos and Earthquakes),介紹了火山從成因、地形、分布和帶來的損害,

還有地震從強度、測量儀器等等,都有詳盡的展出,也有地震強度的現場模擬,體驗當下的臨場感。

下面介紹了兩個火山的地形:

盾狀火山(shield volcano),通常由玄武岩岩漿構成,多發生於海洋中,夏威夷群島就是此類火山。

IMG_5318.jpg

▼ 複式火山(Stratovolcano),又稱為成層火山、層狀火山,由許多硬化的熔岩火山噴發碎屑浮岩火山灰

   不斷堆積形成的。岩漿具有想當多的二氧化矽還有少量的不太粘稠的鎂鐵質火成岩岩漿。

   最常見的就是─日本富士山義大利維蘇威火山。

IMG_5319.jpg

▼ 火山災害(Volcanic hazards)圖示

IMG_5324.jpg

 火山爆發造成的危險有:火山泥流(Lahar)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 flow),而火山灰(ash)會在空氣中散布幾千公里

熔岩的種類分別為繩狀熔岩(Pāhoehoe lava)火山絲(Pele's hair)渣塊熔岩(ʻAʻā Lava),還有枕狀熔岩(Pillow Lava)

IMG_5320.jpg IMG_5321.jpg

 火山絲,又稱火山毛(pele’s hair),指一種特殊形態的漿屑。外形呈細絲狀。

▼ 左圖為歷年來各地區火山爆發造成的死亡人數,右圖為火山爆發程度的等級

IMG_5329.jpg

 佛朗明哥的羽毛,為什麼是粉色的呢?

IMG_5330.jpg

 坦尚尼亞(Tanzania)北部的倫蓋火山(Ol Doinyo Lengai),它是世界唯一一座碳酸鹽的活火山,

   噴發出的熔岩是白色的,影響了附近的納特龍湖(Lake Natron),湖水含豐富的礦物質,

   水溫也保持在50度左右,這是一種食用藻類─螺旋藻(Spirulina),最愛生存的環境,

   而它也是flamingos最愛的食物,因此牠們在食用此藻類後,羽毛才變成粉色。

▼地球構造由外至內─地殼(Crust)、地函(Mantle)、外核(Outer Core)和內核(Inter Core)

IMG_5339.jpg

▼ 板塊(Plates)的移動,新生命的誕生

IMG_5341.jpg

 上方的動物分別是:澳洲針鼴(short-beaked echidna)(Rhea)非洲鴕鳥

▼三疊紀時代的頜獸(Cynognathus)頭顱化石,與哺乳類最類似的肉食性爬蟲類

IMG_5342.jpg

▼地震魚(catfish)

IMG_5343.jpg

▼麥卡利震度分級(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IMG_5344.jpg

 麥卡利震度分級(Mercalli Intensity scale),是一個用來量度地震震度的單位,

   也就是說用來量化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

   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目前美國、南韓、香港等地都有採用。

   而芮氏地震規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亦稱近震規模(local magnitude,縮寫 {\displaystyle M_{L}}),是一種表示地震規模大小的標度。

接下來第二個展區是人類的演化(Human Evolution),裡面詳盡的介紹人類的發展史,當天遊客相當多,只拍了這張照片,

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

IMG_5355.jpg

館內也收藏大量的動物標本和恐龍化石,相當有趣!

▼ 灰林鴞(Tawny owl)標本

IMG_5356.jpg

大地懶(Megatherium),體型和大象一樣大

IMG_5357.jpg Reconstruction of Megatherium

蛇頸龍(Plesiosaurus),是侏儸紀早期的肉食性海生爬蟲類,此化石是由古生物學家瑪麗·安寧(Mary Anning)發現的

IMG_5358.jpg

瑪麗·安寧(Mary Anning)是一位英國十八世紀早期的化石收集者與古生物學家,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發現蛇頸龍化石的人。

白堊紀晚期(Late Cretaceous Period)奔山龍(Orodromeus)的窩,是草食性的穴居動物

IMG_5362.jpg

▼ 白堊紀的恐爪龍(Deinonychus),與鳥類是近親

IMG_5363.jpg

我覺得它比大英有趣多了,可能我本身喜歡看標本和化石,館內也提供一些互動式的展區,藉由此方式增加趣味性,

我幾乎五個主題館都有逛到,但當天遊客太多了,無法好好參觀,也有漏了一些展區,如果對標本和化石有興趣的朋友們,

不妨花個半天時間來這裡走一走!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博物館資訊:

  票價:免費,(如要參觀圖書館需事前預約)

  時間:每天10:00-17:50(最後入場17:30) 開放入場,每年12/24~12/26閉館

  地址:Cromwell Road, London SW7 5BD

  路線:搭地鐵 Circle 路線到 South Kensington 下車,再步行分鐘即可到達,

         或是搭地鐵 Piccadilly 路線到South Kensington 下車,再步行分鐘即可到達

  官網:https://www.nhm.ac.uk/visit.htm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borah 的頭像
    Deborah

    DeJe 漫步●足跡☆旅行日記

    Debor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